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為何魯迅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為何他一生不碰原配,卻跟小17歲女學生私奔同居?同樣是批判民族劣根性,為何魯迅能青史留名?真實的魯迅,絕大多數人都不懂 [She's Xiaowu @ndwtb] - YouTube

  為何魯迅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為何他一生不碰原配,卻跟小17歲女學生私奔同居?同樣是批判民族劣根性,為何魯迅能青史留名?真實的魯迅,絕大多數人都不懂 [She's Xiaowu @ndwtb] - YouTube

以中国文化传统看巴以,巴以冲突

 四战之地 复国 瞒天过海 欺敌 轻敌 卧榻酣睡 养寇 自作聪明 抱大腿,原则性不强 远交近攻 左 持枪要面试 不买要新办 训练不合格没收 子弹50到100 恐怖主义和反抗军 忘战必危 文化冲突 和平音乐会 与女性 辱尸 抢女子 男女当兵,被女兵杀了,极端羞辱 围魏救赵 复仇 以色列的战争规则 战士对战士 不杀俘虏 不杀老人小孩妇女 春秋 英请战争,必然义和团 诡道 不惜一切 超限战 刘胡兰 潘冬子 两脚羊 太平天国战俘 内讧 为帮不如 乱邦不居

鲁迅

 文革神 门前路名 课本里的名篇 留学什么毕业? 偷看弟媳妇洗澡 勾引女学生 不要老妻 躲日本租界 对蒋介石、日本的看法 孙子叛逃到台湾 胡适说是自己人,自由主义者 孤僻的人 新青年 考鲁迅胡适 对比胡适 对比陕北鲁艺 上海的左翼文化同盟盟主 文化旗手 老舍也是反右的旗手 为什么不入党?问傻了老师 冯雪峰 跑 同路人 世故 包括与秋瑾  与孙中山 与陈独秀 文学家,思想家 海外,左翼文人 台湾一度禁书 方志敏 稿件 瞿秋白的文稿 同情被压迫的人们,支持反抗 老于世故 刻薄 阴毒 一个都不放过 破坏 如何建设不知 温良恭俭让 反之 中国人的形象非常不堪 北大钱理群研究鲁迅,鲁学是门显学 鲁迅研究

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

  李隽 @juanli324 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 1、法治 1215年6月15日,英国颁布《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这便是“法治”的起源。 自此,“法治”成为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2、自由 1644年,即清朝元年,英国出版了《论出版自由》一书,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伟大理念。 这便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起源。 自此,”自由“成为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3、民主 1689年10月,也就是康熙34岁的时候,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式。 这便是现代“民主”的起源。 自此,“民主”成为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4、平等 1689年10月,英国颁布《宽容法案》,确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便是“平等”的起源。 自此,“平等“成为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5、分权 1690年,即康熙35岁的时候,英国出版了洛克的《政府论》,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此理论后被孟德斯鸠广泛传播。 这便是“三权分立”的起源。 6、自治 英国的地方自治起源于公元十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英国是现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和典型代表。英国人认为,地方部落先于国家而存在,地方自治权是天赋的人权,国家不但不应干涉,而且要予以保护。 这便是“人民自治”的起源。 7、廉政 1693年,即康熙38岁的时候,英国推行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距今已经整整310年。 这便是现代“阳光法案”的起源。 8、工业革命 1765年,即乾隆54岁的时候,英国开始发起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诞生。 这便是现代“工业”的起源。 自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9、市场经济 1776年,即乾隆65岁的时候,英国出版了《国富论》,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这便是现代“自由市场经济”的起源。 自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国家。 10、议会制 1861年,英国出版了穆勒的《论代议制政府》,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议会制学说。 这便是现代“议会制”的起源。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便是仿效英国议会的辩论方式。 自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制国家。 11、政党制 1832年,英国进行选举改革,标志着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的政党制度走向成熟,两党制建立了政党之间的监督制衡。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竞争,避免了一党专政、权力垄

中国历史的特色,是专制与封建的斗争,官僚和地主的矛盾

 日本 封建-专制/民主 英国 封建-自由/ 贵族民主到人民民主 中国 封建 专制 太平天国的专制为手段的致力于人权 平等 博爱 革命党人引进民主平等  孔子的上下尊卑 等级 仁的思想 孟子 民本 义 y列子的人本 钟相杨幺起义,均贫富,等贵贱 土地主 ,亦稱地主或房東,即土地的主人,擁有土地所有權的人; 農民 ,俗稱 農夫 、 農婦 ,是指以 農業 為職業的人 農民亦可指世代定居於 鄉村 地區的居民。農民未必以 農業 為職業,不過大都以 家庭 ( 戶 )為單位,具有生產糧食與滿足自我食用需求的能力,但在其他生活方面卻須仰賴外在的大環境,特別是在安全保障的需要上。由於如此,農民們的生活圈往往自成一體,但屬於外在大社會的一個部份,一般稱此獨立卻又依賴的生活群體為 農民社會 。 在12,000年前 農業 開始發展,而漫長的 古代社會 史,民眾大都從事農業。 工業革命 後,隨着 工業化 , 人口 開始向城市轉移。近代 城市化 進程,使得更多的人口從土地上脫離出來。 清朝 及其以前直至 國民政府 遷台以前,其時由於工業經濟的落後,農民為中國社會勞動力人口主要力量, 主要依靠 自然經濟 生活,多為 佃農 、 自耕農 (包括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的 土地主 );這期間除了隨着一部分遷入城鎮進行 工商業 經營或成為 產業工人 以外,絕大多數受當時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制約滯留在原有出生地,而沒有土地的農村居民很多依靠給土地主打工生活,根據工期的長短這些人多被稱為「 長工 」和「 短工 」,長工和短工應該屬於 職業 , 長工 指常年被 僱傭 , 短工 則屬於季節僱傭工。